汽油是用量最大的轻质石油产品之一,是从石油中分馏或裂化、裂解出来的具有挥发性、可燃性的烃类混合物液体,因此汽油的上游主要为石油产业。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调研报告(2022-2029年)》显示,汽油由原油炼化而来,随着我们国家各大企业对大型原油炼化装置的升级,我国原油加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以来我国原油加工量从始至终保持较快的增长。2012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4.68亿吨,2021年已增长至7.04亿吨。
在石油加工的下游各行业中,交通运输行业占领占据六成以上的市场需求,其次才为工业市场。
而汽油是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动力能源,至2021年仍占据41%的交通动力能源市场。
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需求,在2021年全球各类石油炼化的油品中,汽油占比25%,仅次于石脑油和柴油的占比。
联合国环保组织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城市中空气污染50%的基本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车用燃料是机动车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机动车的实际排放,而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燃料是未来车用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法规和燃料规格。
目前,全国范围内均已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从技术上来说,车用汽油的发展趋势是无硫化、降低烯烃和芳烃含量以及夏季蒸气压值。
2020年受疫情等原因影响,我国汽油加工量罕见跌幅,虽疫情的控制出行的恢复,我国汽油恢复产量且较2019年见涨。2021年汽油产量为15457.3万吨,同比增长17.4%。
在汽油的进出口方面,我国汽业有着较高的贸易顺差。在政策支持以及国内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下,我国汽油的出口量从2015年开始大幅度增长,至2020、2021年我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有所下跌。
从我国汽油生产的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中国汽油产量大多分布在在华东、中南及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占全国汽油产量比重的36.62%,产量为5660万吨,中南地区产量为3184万吨,占比20.60%,东北地区产量为2851万吨,占比18.44%。
其中山东省产量最高,并位居全国产量榜首,以2631.3万吨的产量占全国比重的17.02%,排名第二的辽宁省汽油产量2091.8万吨,占全国比重13.53%,广东省汽油产量为1417.4万吨,占全国比重的9.17%,排名第三。
2020年疫情原因,我国汽业消费量锐减,2021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恢复至12282万吨,较2020年增长5.7%,但较仍未恢复2018、2019年的规模。随着节能减排的政策加强实施,能预见未来我国汽油消费量将不会迎来大幅增长。
汽油最大的作用于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引擎的汽车,全国汽油内燃机在内燃机的销量中常年保持在85%以上的占比。
2014-2020年,全国汽油机销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态势,2021年全国汽油机销量由4044万台回升至4435万台左右,同比增长9.7%。2021年包括柴油机在内的内燃机全国销量也从4681万台回升至5047万台,同比增长7.9%。
在汽车行业则更加支援,随着环保管控的越发严格以及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汽车保有量高的大中城市,对私家车实行限购、限行,而城市停车难问题也影响了私家车的使用,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汽车消费增长,进而影响了汽油需求。与之相对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637万辆,同比增长100%。
自2017年以来,中国汽车产销量不断下降,2021年同比小幅回升3.4%和3.8%,全国汽车分别为产销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这增幅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长。
但由于汽油发动机的汽车保有量占比较高,汽业短时间之内不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截至2021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02亿辆,同比增长7.47%,其中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达不足1500万辆,仅占汽车保有总量的不到5%。
由于汽油用于交通出行,不同于工业需求较多的柴油,汽油的消费属性较强,需求弹性相对较高。
2020年疫情以来,汽油的需求与各国防控隔离政策放松程度与道路交互与通行流量指数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2022年一季度一来,疫情高峰逐渐回落,各国继续放松防控,道路和航空交通也逐渐恢复,后期若各国疫情政策逐渐完全放开,汽油需求预测也将维持正常水平。但若疫情大幅爆发,导致防控政策再度加强,则会对汽油需求继续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俄罗斯原油产量居世界第二,出口量占全球11.3%,若俄乌事件变化升级导致的各国能源进出口政策持续变动影响俄罗斯石油出口,汽业也将直面影响。
可以预见,我国汽油市场的产能及需求较为稳定乐观,但近期行业不确定性事件影响较强,未来价格震荡仍将持续。(x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