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各种品牌的食用油处处都能买到,但对咱们本地人而言,用‘土法子’榨出来的油,感觉更香,也更入味。”顶着酷日,西安民众许林林步行穿过村落,来到当地的老油坊购买手艺压榨出的菜油。他和记者说,这些菜油,他要给外地的孩子们寄一些,让他们也能尝到从前的家园风味。
盛夏时节,西安气温不断攀升。在秦岭山脚下的一个村落中,高飞家的老油坊开端了繁忙的榨油作业,周边寓居的民众于此间来往川流不息,带来菜籽,带走菜油。充满在空气中的油脂香,令人垂涎。
“常言说‘热油坊冷磨坊’,油坊是在一年最热的时分,也就是咱们关中地区入伏后开端压榨。”陕西省非遗项目“长安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传承人高飞说道。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修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连续明清以来传统的产油方法,可谓民间手艺技艺的“活化石”。
“古法榨油工序不多,但每一步都很考究。”高飞表明,首要要将油菜籽暴晒处理,烘炒出香味。随后把菜籽放在蒸笼上蒸一个小时,对菜籽进行脱酸。最终将处理好的菜籽用油草包裹成坨,送入老油坊进行榨油。
走进老油坊操作间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根长十余米的巨木,木头的一端悬空,另一端则与几块大石相连。
高飞介绍,这根巨木叫做“油梁”,与其相连的石头叫做“石山”,是构成这台陈旧榨油机的首要物件。在齿轮带动下,经过杠杆原理,榨油机能将油脂从数百斤的油菜籽中揉捏出来。
在我国民众的厨房回忆里,煎炒烹炸飘溢出的各种甘旨香气,既承载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传统,也是一种家的温度。而这其间,菜籽油“功不可没”。
“把包好的‘坨子(内含油菜籽)’放到榨油机下面进行物理性压榨,大约需求重复5次压榨后,就可榨出菜籽油,随后将其沉积15天,才能够进行售卖。”高飞表明。
古法榨油费时吃力,操作间里高温难耐,令不少前来参观“打卡”的年轻人“退避三舍”。再看此刻的高飞,汗水不断顺着脸颊往下流,衣服后背早已湿透。“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接受,但温度越高,出油量越大。”
在夏天榨油高峰期,老油坊往往从早忙到晚。高飞的父亲高让让虽已年过古稀,但依旧在老油坊里光着肩膀汗流浃背。在老油坊近邻的房间里,放置着一套现代化的榨油设备,但出于对老油坊的爱情,高让让更习气操作“老物件”,遵从传统的古法来榨油。
高飞坦言,“保守”的不只有他的父亲,还有这儿的“新老乡民”。每逢在外地打拼的人们回到家中,白叟总会用手艺榨出来的油,为家人烹饪家园风味。这种情愫,让高飞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老油坊传承、发展下去。
“老油坊承载着村庄的回忆,现在,很多人虽已离开了自己的村庄,但老油坊在,家园的滋味便在。”高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