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出佳材,好药卖好价。”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许多干部在每天微信朋友圈更新的问候语都是一幅电子日历。日历上除了主题词外,每日更新中药材介绍。
中药材种的好是基础,更要卖得好,精深加工在中药材产业链中特别的重要。采访中记者看出,桦南林业局的“紫苏+”概念和伊春南岔县林宝药业集团在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形成产业化良性发展态势。
盛夏已至,桦南林业局有限公司(下称桦林公司)10万亩紫苏开始了新一轮生命周期。
紫苏有香气,既是夏季餐桌上一道独特的美味,也是能护佑食客健康的一剂良方。
桦林公司紫苏利用历史由来已久,农民早年在房前屋后少量种植紫苏,利用其散发的特殊气味驱蛇除虫,解馋果腹。
2004年桦林公司尝试发展紫苏产业,小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后逐年扩大种植培养面积,目前已发展到10万亩,年产紫苏籽1万余吨,形成了东北地区紫苏中心产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紫苏之乡”,2019年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命名为“紫苏小镇”。
桦林公司产业部主任焦昌志说:“草药草药,你用它是药,不用就是草。”言外之意是中药材的价值体现在如何充分的利用上。
焦昌志说,在桦南林区,目前围绕紫苏,已发展了10大系列120个单品。其紫苏籽油、紫苏鸡蛋、紫苏月饼等产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以紫苏籽为例,经过精深加工制作而成紫苏系列新产品其增值10倍以上。
2016年5月,桦林公司投资3000万元,以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建成投产东北首家紫苏精深加工企业——桦南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引进世界首台变频冷压榨油机,采用物理低温初级冷榨工艺,确保紫苏籽营养成分不受到任何破坏,无需添加剂,冷榨出来的紫苏籽油可长期保存,成品紫苏油品质优良。现已注册“龙江紫苏图形、紫津乘、紫津坊、半山翁、伴山翁、桦尚品”等11个商标,研发生产利牌α-亚麻酸软胶囊等6种保健品和紫苏代餐粉、紫苏月饼、紫苏鸡蛋等药食产品等10大系列120款单品。
桦林公司还与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紫苏种植培育基地,组建了紫苏药品、保健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研制团队,完成了紫苏标准和营养成分分析科研项目。
2020年,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5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干紫苏培育、种植、生产、加工、科研为一体的国有企业公司。其产品有14个单品取得国际认可和森林有机食品认证,在4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免检。
2020年4月,“紫津坊”牌紫苏油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注册。与江南大学油料所合作“亚麻酸提升技术”项目、“紫苏籽油营养功能特性研究”项目,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
2018年,桦林公司投资440万元,建成桦南紫苏鸡养殖基地。目前养殖5万只紫苏蛋鸡和2万只林下鸡,年产紫苏鸡蛋1000万枚。焦昌志说:“每枚鸡蛋卖到3元钱,桦林公司2020年仅紫苏鸡蛋一项产值超过3000万元。”
采访时,农盛园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辉刚从在海口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回来,该公司共有60个产品入选盛会。“山内建工厂,山外建市场!”孙辉说,目前公司已在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了实体店。
目前,桦林公司紫苏产业年产值1.4亿元,已成为桦南林区的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被纳入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桦南紫苏深加工产品的关键研发技术获得2020年黑龙江省科学进步奖。
另外,桦林公司还将紫苏产业与旅游结合。2020年公司推出了紫苏概念的“健康养生游”,一经推出就获得了游客的好评,连续发团93天,累计接待游客9600余人。
伊春市南岔县由政企合一的伊春市南岔区和南岔林业局演变而来。这里地广人稀,非流动人口不足10万人。
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达2.87万亩,主要种植水飞蓟、板蓝根、蒲公英、桔梗、黄芩、林下参、刺五加等22个中药材品种,全年中药材产量4010吨,外销510吨,3500吨被内部消化。一个小县城,如何消化3500吨地产中药材?
地处小兴安岭东南麓的伊春市南岔县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县成立了南岔区人参加工厂,后因价格和林业政策影响,人参种植培养面积逐年减少,1985年转项成立黑龙江省南岔制药厂,收购刺五加、北豆根、暴马丁香、黄芩、蒲公英等野生药材,以加工生产中间体和以此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的药品。
“由于效益不好,工厂只好给职工发药品抵工资。”林宝药业集团总经理邢立志对企业当年的窘境记忆犹新。
2001年9月,该制药厂转制为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20年发展,该公司已发展成为集药品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林宝药业集团公司。
邢立志介绍,企业改制后与哈药六、哈三精、哈世一堂等大药厂合作,加工中药材半成品,另一方面改造升级技术、设备,生产成品药刺五加片、牛黄上清片等18个品种中成药。由于管理有方,中药材品质优,药品药效好,职工干劲高,企业起死回生,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8年企业迎来转机,与国内一知名药厂联营,为其生产双黄连和刺五加注射液半成品,赚到第一桶金,随后前来合作的药厂慢慢的变多,2010年实现产值7000万元;2012年实现产值过亿。2020年实现产值3.18亿元、出售的收益2.97亿元、利润1909万元、税金1251万元,成长为黑龙江省中药材精深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林宝集团已拥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浸膏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口服液、茶剂等10个剂型156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独家品种8个、中药保护品种2个、保健食品品种5个;可以对全国合作销售的中药提取物品种5个,中药饮片931个;黑龙江省内销售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401个;实现集团在南岔县生产制造年产片剂12亿片、颗粒剂5亿袋(含配方颗粒)、硬胶囊剂2亿粒、软胶囊剂0.5亿粒、浸膏剂500吨、冻干粉针剂1800万支、小容量注射剂7500万支;年产5000吨中药饮片的加工能力,中药材提取能力10000吨,中药提取经验和能力在东北三省位居前列;植物(食品)提取能力20000吨,产能、装备以及提取技术位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南岔县北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晶和记者说,林宝药业集团实现了中药材种植“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基地+种植户”相互支撑、良性发展态势。
2020年9月20日,林宝药业集团与伊春森工集团南岔林业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开展50万亩林下药材种植和育苗基地建设。
“用工业的思维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接受媒体采访时,这句话被省农村农业厅中药材发展处处长修国辉重复了多次。他的意思是说,中药材产业化重点在“化”字上,要在“化”上做文章,把产品做精,品牌叫响。
前不久,修国辉随团到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招商,到访过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8省11市。“有一点能确定,黑龙江的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是最好的,龙药不愁卖,但优质优价没有明显显现,龙药的出路是不能再走原字号,要持续在精深加工上发力。”
据介绍,目前黑龙江省有中药材加工公司218个,其中初加工162个,深加工56个,深加工率不足3成。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8个,规上企业60个。“目前黑龙江省中药材加工能力和水平虽然有了某些特定的程度提高,但总体水平不强,‘初加工’和‘粗加工’企业占比较多,精深加工公司占比较少。”
修国辉表示,今年省农业农村厅中药材发展处聚焦产业化发展主线,以品质提升为主导,规模推进抓一产;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孵化培育抓二产;以多元营销为手段,创新业态抓三产,实现产地加工和交易市场(集散地)建设新突破。目前,全省新建国家级中药材产业园1个、省级中药材产业园6个、中药材科技园3个。新增产地加工公司45个,总数189家。
今年黑龙江省还将重点支持珍宝岛药业在木兰县、勃利县等地建设20个产地加工项目,鼓励和引导葵花药业、哈药、林宝药业等企业,扩大种植基地和产地加工规模,推进产地加工集群建设。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不断加大中药材招商引资力度,确定“基地”“加工”“流通”三个方面为招商重点。中药材产业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全省共谋划225个项目,截至目前已经达成意向25个,签约额44.9亿元。(记者 崔立东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