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用业,原料就如同弹药,起着关键性作用;而今年的菜油原料供应面临异常多元复杂的局面。如何构建稳定的供应链,取得低成本优势,是菜油企业最先面临的挑战。
“小榨”是指用小型榨油机压榨,原料通常为国产菜籽。“小榨”油具有浓郁的风味,产量小,售价高。
“大榨”是指用大型榨油机压榨,或者泛指用浸出法(大型生产线)加工制取,原料为国产菜籽或进口菜籽。“大榨”油产量高,流通量大,价格低。
近年来,小榨浓香菜籽油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与“大榨”油在风味上和价格上形成较大的差别,国产菜籽大部分流向乡村油坊或用于油企小榨。
国产供给方面,今年国产菜籽产量有望继续增加。据专业机构Mysteel预测,新季菜籽产量约357万吨。有机构预计湖北产区菜籽增产相对较多,四川地区增幅有限。由于不看好大榨利润,预计国产菜籽仍将进入小榨为主,湖北的菜籽还会流向川渝等地的小榨加工。
进口供应方面,在加拿大、俄罗斯等菜籽主产国增产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我国菜籽进口量或达500万吨,其中进口加拿大菜籽量或达450万吨;预计我国菜油进口量或达150-200万吨,其中进口俄罗斯菜油或达70-100万吨。
因此,我国菜油加工行业将维持以进口菜籽或进口菜油加工为主,以国产菜籽加工为辅的局面。
在原料战中,能够掌控一手进口油源,拥有进口菜籽加工产能,同时在国产菜籽主产区具有菜籽收购及小榨加工能力的企业会占据优势地位。
食用油种类非常之多,但由于面对相同的消费市场且基本功能相同,不同油种之间有较强的替代关系;尤其是油脂三强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之间,价差的高低决定着相互之间的替代强度及比例。
今年以来,随着供应量的增大及成本持续下行,菜油与豆油的价差不断缩小,有地区已出现同价,未来也也许会出现菜油价格低于豆油价格的历史性拐点。这令菜油获得显著的价格上的优势,有望收复疫情期间丧失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扩张在餐饮及家庭用油消费中的占比。
不过,当下国内食用油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因为人口拐点已至,整体需求增量空间已经不大。近些年中高端油种玉米油、葵花油、稻米油等消费增长较快,均对菜油的小包装需求形成挤占;虽然市场对菜油消费改善存在期待,但目前需求回升仍不明显。
当供给端持续扩大、需求端增量有限,而行业产品没发生明显的竞争力提升时,就非常有可能导致同质化价格战的出现,并衍生出一些乱象:
现在小榨菜油都自称“浓香”,但“浓香”的概念依然模糊不清,缺乏鲜明的科学阐述;有的产品采用进口菜油进行调配,以获得低价优势;
国产大榨菜油具有非转基因的品质优势,但自俄罗斯进口的低价菜油同为非转概念,构成较强的竞争关系;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用进口转基因菜油冒充国产非转菜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令国产菜油难以实现品质溢价,在价格战中处于不利境地。
对于菜油加工公司来说,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通过降本增效、加工增值、科学技术创新,打造出差异化且存在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在食用油各大品类中,花生油有“鲁花”、葵花油有“多力”、玉米油有“西王”和“长寿花”,而称得上家喻户晓的菜籽油代表品牌仍未出现。
据机构数据,菜籽业的总体集中度较低,行业前三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5%,暂未出现绝对龙头。在食用油品类中,菜籽油的包装化率最低,这为品牌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当前菜籽油品牌格局中,食用业龙头“金龙鱼”、“福临门”、“鲁花”凭借雄厚的总实力居于领头羊;区域公共品牌“天府菜油”、“湖南菜籽油“、“湖北菜籽油“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做大做强;产区品牌“道道全”一枝独秀,通过上市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跃居头部阵营;“长安花“、“红蜻蜓”等地方龙头品牌也在发力做优做强。
虽然菜油江湖群雄四起,品牌林立,在高油酸菜油、专用型菜油和功能性菜油等细致划分领域仍存在待满足或新创造的消费需求,中小企业品牌立足自身优势与特色,借助新兴的新零售和电商渠道,有很大机会闯出自己的差异化道路,抢占新的市场空间。
品牌是企业总实力的体现,而菜油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链的竞争,仅凭单一优势很难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在激烈的品牌战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提升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把控能力:包括上游稳定的原料供给、中游高质量的加工生产、以及下游与时俱进的多渠道营销。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进入初夏,又到了江南打新油的时节,金黄澄亮的新榨菜籽油正陆续上市。
接下来的菜油战事中谁主沉浮?谁又能破局而出?精彩博弈正在上演。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